【什么是汉语里面的及物动词请通俗一点】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,很多人对“及物动词”这个概念感到困惑。其实,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。简单来说,及物动词就是需要“接宾语”的动词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使用这类动词时,必须有一个动作的接受者(也就是“宾语”)。
下面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来解释什么是及物动词,并通过表格形式帮助大家更好理解。
一、什么是及物动词?
在汉语中,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种。
- 及物动词:后面必须跟一个“对象”,也就是“宾语”。
- 不及物动词:后面不需要跟“对象”,可以直接使用。
举个例子:
- 我吃饭。(“吃”是及物动词,后面有“饭”这个宾语)
- 他跑了。(“跑”是不及物动词,后面没有宾语)
二、如何判断一个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?
1. 看是否能带“把”字句
- “把”字句通常用于及物动词。例如:
- 我拿了书。(正确)
- 我跑了书。(错误,因为“跑”不能带“把”字)
2. 看是否能加“了”表示完成
- 及物动词加上“了”后,说明动作已经完成,并且有明确的对象。例如:
- 我买了苹果。(正确)
- 我飞了苹果。(错误)
3. 看是否有宾语
- 如果句子中有一个“谁”或“什么”作为动作的承受者,那这个动词很可能是及物动词。例如:
- 她写信。(“信”是宾语)
- 他笑了。(“笑”没有宾语,是不及物动词)
三、常见及物动词举例
动词 | 是否及物 | 例子 |
吃 | 是 | 我吃苹果 |
看 | 是 | 他看书 |
写 | 是 | 她写作业 |
爱 | 是 | 我爱妈妈 |
买 | 是 | 我们买衣服 |
跑 | 否 | 他跑得快 |
去 | 否 | 我去学校 |
开始 | 否 | 会议开始了 |
睡 | 否 | 他睡了 |
四、小结
- 及物动词:后面必须有“宾语”,即动作的承受者。
- 不及物动词:后面不需要宾语,动作本身就可以成立。
- 判断方法包括看是否能用“把”字句、是否有宾语等。
掌握这些基本知识,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中的动词结构,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。希望这篇讲解对你有帮助!